糖尿病患者是人类关注的焦点,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病痛与负担。在中国,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.4%,发病人数位居世界首位。从创建之初,我们就将目光投向这一病患群体,积极探索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综合获益的创新药物,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「患者为先,科学为本」是我们的价值观,我们的药物开发过程也充分吸纳患者群体的意见,
与患者群体携手向前,增进彼此间的理解,为了健康的目标共同努力。
有关更多信息,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联系:
medicalinformation@benemae.com
谊生泰笔®笔式注射器,适合与金沙js9线路中心生产的3ml规格笔芯贝那鲁肽注射液配合使用。如您在使用中出现问题,请及时拨打免费咨询热线,以便妥善解决。
谊生泰®贝那鲁肽注射液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,最为明显的治疗作用是在不易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,
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,并且明显降低体重指标,改善血脂水平。
贝那鲁肽与人体内源性GLP-1 100%同源,模拟生理性GLP-1作用
贝那鲁肽氨基酸序列与人体内源性GLP-1完全一致。
内源性GLP-1体内代谢为多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代谢产物,贝那鲁肽与内源性GLP-1 100%同源,具有相同的活性代谢产物。
贝那鲁肽血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分泌,更好地抑制胰高糖素释放;显著延缓胃排空,抑制食欲;避免长期暴露产生耐药性。
-临床研究结果显示,贝那鲁肽持续使用可有效控制血糖,尤其显著降低餐后血糖,低血糖发生风险低。
-真实世界研究显示,贝那鲁肽更贴合生理作用机制,有效降低患者减重,是超重/肥胖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。
-贝那鲁肽在人体内清除较快,持续给药体内无蓄积,可避免长期持续刺激带来的潜在安全性风险。
-贝那鲁肽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,贝那鲁肽治疗不增加糖尿病患者心率。
-临床前研究显示,贝那鲁肽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,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,抗动脉粥样硬化,改善心肌缺血以及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。
-临床前研究显示,贝那鲁肽具有脑保护作用,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。此外,贝那鲁肽可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,而表现出肾脏保护作用。
-人GLP-1活性代谢产物GLP-1(9-36)、GLP-1(28-36)和GLP-1(32-36)等具有降糖、减重、保护β细胞、调脂、抗氧化应激、心血管和肝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。
GLP-1(胰高血糖素样肽-1)是人体天然分泌的一种胃肠道激素,与GLP-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,GLP-1受体分布于胰岛细胞、胃肠、脑、肾脏、下丘脑等处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有研究发现外源性的GLP-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,GLP-1可以开发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。1999年,金沙js9线路中心启动全人源GLP-1的开发项目,成为国际上最早开启GLP-1类药物研发的几家企业之一。
科学家发现了肠道内分泌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物质,首次提出“肠促胰素”的概念。
科学家发现肠促胰素效应,即口服葡萄糖较静脉滴注葡萄糖可以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。
科学家发现主要由小肠L细胞分泌的激素GLP-1是“肠促胰素效应’的主要作用激素。
研究发现外源性的GLP-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,并确定可以开发GLP-1作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。
我国的科研人员着手研发全人源化的GLP-1,上海华谊生物(金沙js9线路中心前身)承接此药物的开发重任。
国际上对内源性GLP-1的进一步发现:科学家发现GLP-1(9-36)的代谢产物具有确定的生物活性,并发现下游代谢产物的更多生物效应。
第一个异源的GLP-1受体激动剂上市:科研人员合成了希拉毒蜥唾液中的Exendin-4作为GLP-1受体激动剂,并开发成糖尿病新型药物。
基于人源GLP-1的药物研发:第一个基于人源GLP-1开发的类似物药物上市。
第74次ADA的Banting奖得主Daniel Drucker,提出GLP-1RA在糖尿病八重奏的重要价值与治疗地位。
科学家发现不同GLP-1存在不同的作用机理:餐时GLP-1(如贝那鲁肽)对胃排空的影响更为明显,餐后血糖及体重控制获益更多,降低同等血糖时需要的胰岛素更少,远期对β细胞的保护更好。
世界上第一个全人源化的GLP-1——贝那鲁肽注射液(商品名:谊生泰®)在中国上市,改写了中国糖尿病领域无创新生物药的历史。
2016年7月1日,贝那鲁肽获得美国FDA的临床批件,8月底在美国madison正式启动减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。
贝那鲁肽上市至今,陆续在中国启动大型IV期临床研究,申报非糖尿病的减重适应症临床研究,开展与甘精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临床研究,开展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研究,开展新型给药方式的注册临床研究等。
科学家发现了肠道内分泌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物质,首次提出“肠促胰素”的概念。
科学家发现肠促胰素效应,即口服葡萄糖较静脉滴注葡萄糖可以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。
科学家发现主要由小肠L细胞分泌的激素GLP-1是“肠促胰素效应’的主要作用激素。
研究发现外源性的GLP-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,并确定可以开发GLP-1作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。
我国的科研人员着手研发全人源化的GLP-1,上海华谊生物(金沙js9线路中心前身)承接此药物的开发重任。
国际上对内源性GLP-1的进一步发现:科学家发现GLP-1(9-36)的代谢产物具有确定的生物活性,并发现下游代谢产物的更多生物效应。
第一个异源的GLP-1受体激动剂上市:科研人员合成了希拉毒蜥唾液中的Exendin-4作为GLP-1受体激动剂,并开发成糖尿病新型药物。
基于人源GLP-1的药物研发:第一个基于人源GLP-1开发的类似物药物上市。
第74次ADA的Banting奖得主Daniel Drucker,提出GLP-1RA在糖尿病八重奏的重要价值与治疗地位。
科学家发现不同GLP-1存在不同的作用机理:餐时GLP-1(如贝那鲁肽)对胃排空的影响更为明显,餐后血糖及体重控制获益更多,降低同等血糖时需要的胰岛素更少,远期对β细胞的保护更好。
世界上第一个全人源化的GLP-1——贝那鲁肽注射液(商品名:谊生泰®)在中国上市,改写了中国糖尿病领域无创新生物药的历史。
2016年7月1日,贝那鲁肽获得美国FDA的临床批件,8月底在美国madison正式启动减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。
贝那鲁肽上市至今,陆续在中国启动大型IV期临床研究,申报非糖尿病的减重适应症临床研究,开展与甘精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临床研究,开展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研究,开展新型给药方式的注册临床研究等。
通用名称:贝那鲁肽注射液,商品名称:谊生泰®
无色澄明液体
本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;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。
2.1ml:4.2mg(42000U)
本品的起始剂量为每次0.1mg(50μl),每日三次,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,注射部位可选腹部、大腿或者上臂。治疗2周后,根据临床应答情况,剂量可增加至每次0.2mg(100μl),以进一步取得临床获益。药品首次开启使用后的保存条件详见【贮藏】。
尚无本品静脉或肌肉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。
本品与贝那鲁肽注射系统配套使用。
于2~8°C避光、密闭贮藏和运输。
药品首次开启使用后,可在2~8°C冷藏条件下保存6周,可在25°C条件下保存两周,且不可冷冻。
本品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中,受试者在原用二甲双胍用法用量维持不变基础上合用本品0.1mg和0.2mg治疗12周,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恶心,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。
使用本品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低,与安慰剂类似。
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本品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。
本品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晕、乏力、呕吐等。
由于本品的体内起效和降解速度均较快,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在给药后30分钟内出现,约1~2小时内缓解。
Beinaglutide showed significant weight-loss benefit and effective glycaemic control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real-world setting: a 3-month, multicentre, observational,retrospective, open-label study